跨界而来 共享出行、新能源车、大健康巨头“攻城”保险中介
在监管趋严、行业承压的当下,资本对保险业的热情仍未消减。当申请保险公司牌照的门槛提高后,资本转而对保险中介牌照发起进攻。
近日,共享出行平台哈啰全资入股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如愿拿到保险中介牌照后获得保险产品销售资格。此前,同为共享出行行业的头部公司滴滴、美团也早已在该领域所有布局。
保险业宛如一座巨大的金矿,吸引着不同行业的“大佬”前来掘金。整体来看,近年来保险中介领域的跨界掘金者大体可分为三类,即以哈罗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平台,以蔚来、比亚迪(002594)、理想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及以美年健康(002044)为代表的大健康企业。
这些入局者,或为金融全牌照布局,或为与主业协同,互联网、汽车、医药等行业纷纷跨界而来;加之监管趋严,清虚提质步入常态化,这些都将不可避免地推进传统保险系统的演进,加速保险中介行业洗牌。
在监管引导和市场竞争双重扰动下,机构经营转向正规化、精细化;行业集中度提升;服务边界扩展,实现多场景覆盖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或将成保险中介未来发展趋势。
虽迟但到 哈啰切入保险江湖
流量,可谓互联网时代的“造钱”密码。互联网大佬的发迹之路,往往也是流量的变现之路。如今,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发展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
日前,四川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亿安保险”)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退出,新增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并全资持股,而后者正是哈啰的关联公司。通过资本力量,以共享单车起家的哈啰成功拿下保险中介牌照,获得保险产品销售资格。
据悉,四川亿安保险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首批保险经纪公司之一,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部位于成都,下设分支机构3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为投保人提供风险查勘、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办理保险、安排分保、协助索赔等一系列保险经纪服务。
此次哈罗通过关联企业拿下四川亿安保险股权,被业界解读为其进军保险业的一个明显信号。
不过,哈啰涉“险”的时间并不算早,早在几年前,同为共享出行平台头部企业的滴滴、美团,便已在该领域有所动作。
2016年8月,滴滴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博通畅达科技有限公司,以控股方式拿下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获得一枚保险中介牌照。2020年3月,滴滴全资持股的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一举拿下现代财险32%股权,成为现代财险第二大股东,更将一枚保险公司牌照收入囊中。
2018年2月,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批开展保险经纪业务,而其背后股东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美团子公司。此前,美团曾推出与外卖相关的保险业务“准时保”,但由于当时并未获得相关的保险牌照,因此该项业务一经推出便被质疑是非法经营。
流量变现,或许是众多共享出行平台进入保险中介市场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共享出行平台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掌握着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了大批高粘度C端客户群。透过保险牌照,企业可以名正言顺地推出保险产品服务,从而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挖掘既有客户资源,实现流量变现;同时,共享出行平台企业本身就自带保险场景,平台客户在出行、外卖的特定场景中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有保险需求。
以哈啰为例,哈啰虽以共享单车起家,但其业务发展并未局限在出行领域,而是欲将出行与本地生活服务相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服务生态链。保险,自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从其发展轨迹看,2016年,哈啰入局共享单车领域,最终在摩拜与OFO的厮杀中后来者居上。2019年,哈啰开始布局顺风车、打车、电动车和换电业务。正如哈啰CEO杨磊所讲,哈啰从最初的单车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了两轮出行、四轮出行、酒旅以及到店服务等多元化的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2022年4月,“哈啰出行”宣布将品牌升级为“哈啰”,并启用“陪伴生活每一天”的全新品牌口号,进入从移动出行平台向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的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25日,哈啰注册用户突破5.5亿,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囊括哈啰骑行、哈啰电动车、小哈换电、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及哈啰租车等。截至去年底,哈啰顺风出行总完单量已达3亿,认证车主数量达1800万。
纷涌而入 新能源车企也想卖保险
除共享出行平台外,新能源车企也盯上了保险中介这块“蛋糕”。近日,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同样以股权收购的方式曲线拿下一枚保险中介牌照,开启涉“险”之旅。
企查查信息显示,银建保险经纪公司近日发生股权变更,原股东退出,改为车和家金融科技(江苏)有限公司100%持股,而车和家金融科技(江苏)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旗下品牌正是理想汽车。
造车新势力跨界保险,理想汽车并非个例。此前,小鹏汽车、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均已入局保险中介市场。只不过与理想汽车收购保险经纪公司股权不同,这几家公司均是通过注册成立新公司而申请保险中介牌照,但截至目前,均未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尚不能开展保险销售业务。
回溯来看,早在2018年,小鹏汽车就成立了自己的保险代理公司。2020年,特斯拉也注册成立了专属的保险经纪公司。彼时,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想要让保险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之一,这部分自营保险业务的价值未来有望占到整车的30%到40%。2021年12月,新能源车保险专属条款出台,要求所有新保和续保的新能源汽车统一适用《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试行)》承保。随后,蔚来、比亚迪也相继成立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市场迎来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举行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车数量,意味着庞大的保费市场。申万宏源(000166)研究分析师葛玉翔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5.7%;预计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12790亿,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1.3%。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中介市场顺理成章。相比传统保险公司,新能源车企坐拥大量用户出行数据,更容易对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风险评估,进行更为精准、有差别的保险定价。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后,新能源车企有机会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创新性车险产品,共享事故出险数据,降低承保成本,从而助推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同时,新能源车企凭借直接为车主配置保险,可形成完整的造车、销售、售后服务闭环,实现业务协同,生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新能源车企拿到保险牌照仅是取得了入场券,在具体业务的探索中,还面临着各种挑战。艾瑞咨询在《中国新能源车险生态共建白皮书》中指出,直销模式要求车企必须具备功能完善的线上系统,不仅建设成本大、时间周期长,而且与保险公司系统对接复杂。此外,车险具备属地化特征,全国范围线下服务网络是其保证用户服务的触角,需要长期积累。如此看来,造车新军能否成为新能源车险新势力,尚待时间检验。
借力进阶 大健康产业盯上“保险+”
同样对保险中介牌照热情高涨的,还有来自大健康赛道的诸多玩家。5月,中国预防医学头部企业美年健康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透露,公司正在完成收购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
“保险业务将会促进公司健康营收规模的较大增长。”谈及此次收购保险经纪公司的战略布局,美年健康表示,收购基于自身在预防医学领域服务链的完善,通过直接运营保险经纪公司拓展预防体检与健康保险的结合,探索适合美年健康服务场景的“预防医学+保险创新”的HMO(HealthMaintenanceOrganization,即健康维护组织)新模式。
而关于收购公司的具体信息,美年健康尚未透露。5月18日,广东德晟保险经纪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美年健康广东公司营销总经理。
据悉,美年健康始创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健康体检与医疗集团,旗下拥有“美年大健康”“慈铭”“奥亚”“美兆”四大品牌。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开业的体检中心共613家,覆盖314个城市,其中控股体检中心274家。2018年,美年健康联合平安好医生、人保财险等推出健康管理产品“美年好医生”,打造了“检、存、管、医、保”的创新服务模式。
事实上,美年健康收购保险经纪公司,只是大健康产业布局保险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年轻化,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健康成为国民级的热点话题。站在大健康产业的风口,保险、医药、健康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吸引着大批医疗健康企业前来掘金,探索“保险+医疗健康”新模式。
例如,今年4月,高济医疗收购嘉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3月,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微脉收购北京容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1月,大参林(603233)医药旗下子公司收购善康禾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大浪淘沙 中介行业面临洗牌重塑
为何保险中介赛道频频受资本青睐?
于市场端,国内的保险中介市场确实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据银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姜波署名文章,2021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2万亿元,同比增长5.46%,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95%。保险中介机构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3.21亿元,同比增长8.39%。在此情况下,企业想在蓬勃发展的保险中介市场分一杯羹不足为奇。
再将目光投向本轮赛场上的三方势力,不难发现,其自身主营业务皆有着与保险业务高度契合互补的基因,自带保险场景,同时具备数据、科技、营销、资源等多种优势。于各方新势力而言,布局保险中介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似乎顺理成章。
但不可否认的是,各方势力跨界保险中介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不同行业跨界带来机遇的同时,背后也潜藏着人才、市场、交易等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跨界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未来的保险之路上,诸多跨界大佬还需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技术特色,警惕多重风。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资本争相入局的同时,也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中介机构被清退离场。大浪淘沙之下,保险中介行业正面临洗牌与重构。
据媒体统计,2021年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中介机构超2800家。其中,汽车领域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中介1585家,占据总注销量的五成以上。
这一局面也并不难理解。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就保险中介机构整顿与治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行业向正规化、精细化发展。比如,银保监会日前下发了《关于印发保险中介机构“多散乱”问题整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加速出清不符合现行监管要求的保险中介机构,引导保险中介提质增效。今年6月,深圳银保监局向辖内机构下发《关于推动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用3年时间逐步构建“市场结构合理、经营主体稳健、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基础扎实、风险防控严密”的“一体五维”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培育一批高素质保险专业中介公司。
在金融环境发生变化、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一些问题保险中介机构将会逐步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不少拥有资本优势的企业正跨界进入保险中介市场,加速行业竞争与融合。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麦肯锡认为,从市场格局看,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明显的头部效应。尤其是寿险领域,存在大量中小机构区域性强、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随着监管对行业的正规化引导,未来保险中介行业或将迎来整合机会,行业集中度或有提升。麦肯锡预计,在以客户需求为本的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以及保险业“产销分离”的可能性下,保险中介市场若能抓住时机,中国市场在C端寿险领域有望诞生世界级的中介机构。
行业格局加速洗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保险机构该如何应对?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副教授王鹏表示,未来的保险中介市场将呈现多元竞争、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于传统保险中介机构而言,一方面要综合提升自身经营能力,继续深化强化与保险代理、银保渠道合作,持续提升客户服务的品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共享出行平台、新能源车企的合作,将其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基因,融入到传统的保险中介业务中。